0755-23067700
  EN
新闻资讯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 Home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汽车电子板耐高温125度测试方法

汽车电子板耐高温125度测试方法

来源:深圳普林电路 日期:2025-04-25 浏览量:

在汽车电子领域,电子板需长期耐受发动机舱、电源模块等高温环境,因此耐高温125℃测试是验证其可靠性的关键环节。以下从测试原理、设备选择、操作流程及结果评估等方面,详细解析适用于汽车电子板的耐高温测试方法。


汽车电子板耐高温125℃测试方法


一、测试前准备:环境与样品预处理

(一)测试环境搭建

高温试验箱选择

需配备可编程的高温老化箱,温度控制精度需达±1℃,均匀性≤±2℃,且具备至少125℃的恒温保持能力。例如可选用带强制热风循环系统的箱体,确保电子板各区域受热均匀。


监控设备配置

搭配多路温度记录仪,通过K型热电偶实时监测电子板表面关键点温度,如元器件引脚、PCB基材区域,采样频率不低于1次/分钟。


(二)样品制备与预处理

测试样品选取

需包含完整功能模块的电子板,至少3块平行样,并确保样品已完成焊接、三防涂覆等全工艺流程。


初始性能检测

测试前需对样品进行全功能通电检测,记录关键电气参数,如工作电压、电流、信号传输延迟等,作为基准数据。


二、核心测试方法:恒温暴露与动态负载测试

(一)静态恒温测试法

1.测试流程

升温阶段:以5℃/min的速率将试验箱温度升至125℃,到达目标温度后稳定30分钟,确保样品温度与箱内一致。

恒温保持阶段:

标准时长:根据汽车电子行业标准如AEC-Q100,通常需持续暴露240小时(10天),模拟长期高温服役场景。

过程监测:每24小时取出样品,在室温下冷却30分钟后,进行通电功能测试,观察是否出现焊点开裂、基材碳化、元器件失效等现象。

降温阶段:测试结束后,以5℃/min速率降至室温,避免骤冷导致的热应力损伤。


2.关键观察点

物理表征:通过光学显微镜(50-200倍)观察PCB基材是否出现变色、分层,焊点是否有裂纹或焊料熔融痕迹。

材料性能:使用热机械分析仪测量基材的热膨胀系数(CTE)变化,若CTE增幅超过20%,可能预示材料失效风险。


(二)动态负载测试法

1.测试流程

带载升温:将电子板接入模拟负载电路,在通电状态下以3℃/min速率升温至125℃,维持工作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2倍,模拟过载工况。

恒温工作测试:

持续时间:100小时强化测试场景,期间实时监测电压波动、频率稳定性等参数。

周期性中断检测:每10小时断电冷却至室温,检测是否出现因热循环导致的间歇性故障,如接触不良、信号跳变。


2.失效判定指标

电气性能:若工作电压偏离额定值±5%、信号传输延迟增加超过15%,判定为失效。

热成像检测:使用红外热像仪(精度±2℃)扫描电子板表面,若局部热点温度超过130℃,超过设计阈值5℃,需分析散热设计缺陷。


三、进阶测试:热循环与极限挑战

(一)热循环测试(扩展耐高温适应性)

循环条件:-40℃(30分钟)→125℃(30分钟),循环速率5℃/min,总循环次数50次,模拟汽车启动-熄火的温度冲击。

检测重点:通过X-ray检测焊点内部微裂纹扩展情况,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高温下基材是否释放腐蚀性气体如卤化物。


(二)极限温度步进测试(确定临界阈值)

逐步升温:从100℃开始,每2小时升高5℃,直至样品出现功能失效,记录失效时的临界温度,应≥130℃,预留10%安全裕度。

失效模式分析:若失效由电容电解液泄漏导致,需优先选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如135℃额定值产品。


四、测试结果评估与报告

(一)数据处理

绘制“时间-温度-电气参数”三维曲线,对比测试前后参数变化趋势。

计算平均无故障时间,若静态测试中MTBF>1000小时,视为通过可靠性验证。


(二)报告内容

测试依据:引用标准如ISO16750-2、SAEJ1211及客户特殊要求。

样品信息:包括PCB层数、基材类型如FR-4、铝基板、元器件清单。

失效分析:对不合格样品进行失效定位,如SEM扫描焊点断裂面,提出改进建议,如增加散热铜箔面积、更换高温胶黏剂。

热电偶布置:应在功率器件如MCU、电源芯片正下方的PCB表面粘贴热电偶,确保测得实际工作温度。

通过上述系统化测试方法,可全面评估汽车电子板在125℃环境下的可靠性,为选型、设计优化及量产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2024深圳市普林电路有限公司粤ICP备2023109621号粤公网安备 44030002001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