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3067700
  EN
新闻资讯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 Home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高多层板20层以上加工

高多层板20层以上加工

来源:深圳普林电路 日期:2025-04-18 浏览量:

高多层板,尤其是20层以上的高多层板,凭借其良好的电气性能、强大的布线能力以及高密度的集成特性,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通信领域的5G基站、医疗设备中的高端影像诊断仪器,还是汽车电子里的自动驾驶系统、航空航天中的飞行器控制模块,都离不开高多层板的支持。


高多层板20层以上加工


一、加工难点剖析

(一)内层线路制作难题

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日益丰富,对高多层板内层线路的要求愈发严苛。线路不仅要满足高速信号传输的需求,还可能涉及厚铜设计以承载大电流,或是高频特性以适应特定频段的工作。例如在一些高端服务器的主板中,内层线路需要保证大量高速数据信号的稳定传输,其对内层布线的合理性以及图形尺寸的精准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同时,当内层信号线数量众多,线宽和间距缩小至4mil甚至更小,且板层多而芯板薄时,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起皱现象,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内层线路制作的成本与难度。


(二)内层间对位精度困境

层数的增加使得高多层板内层间的对位精度成为一个棘手问题。车间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会导致菲林发生涨缩,而芯板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尺寸变化,这双重因素叠加,使得内层间对位精度的控制难上加难。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对位偏差,在经过多层叠加后,也可能引发线路连接错误,严重影响电路板的性能。


(三)压合工序复杂挑战

在压合工序中,多张芯板和半固化片的叠加操作充满了风险。一方面,容易出现分层现象,即芯板与PP之间未能充分粘合,导致层间分离;滑板问题也时有发生,使得各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此外,汽包残留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在板内形成空洞,影响信号传输和板材的机械强度。而且,层数增多使得涨缩量控制及尺寸系数补偿量难以保持一致,层间绝缘层变薄又增加了层间可靠性测试失效的风险。


(四)钻孔加工阻碍重重

高多层板常采用高Tg或其他特殊板材,这些板材在钻孔时,由于不同材质的硬度和韧性差异,导致钻孔粗糙度各不相同,极大地增加了去除孔内胶渣的难度。在高密度多层板中,孔密度高,钻头频繁进出,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断刀情况。另外,不同网络过孔间若孔边缘过近,还会引发CAF效应问题,严重威胁电路板的长期可靠性。


二、应对策略探究

(一)材料精挑细选

为了应对高多层板加工的挑战,首先要从材料选择入手。随着电子元器件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发展,对电子电路材料的性能要求也水涨船高。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较低、热膨胀系数(CTE)小、吸水率低且具备良好综合性能的覆铜板材料成为优选。优质的覆铜板是保证PCB质量的基石,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例如,一些知名的PCB制造商在生产高多层板时,会严格选用生益、建滔等品牌的A级板材,尽管这些板材成本相对较高,但却为产品的高可靠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层间对准度把控

尺寸补偿与控制:通过长期生产实践积累的数据以及历史经验,对高层板的各层图形尺寸进行精确补偿,以确保各层芯板涨缩的一致性。这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不断优化尺寸补偿方案。

先进定位方式:采用高精度、高可靠的压合前层间定位方式,如四槽定位、热熔与铆钉结合等技术。这些先进的定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层间对准精度,减少因定位偏差导致的线路连接问题。

压合工艺与设备维护:合理设定压合工艺程序,并加强对压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压机的压力均匀性、温度控制精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确保压合过程稳定可靠,从而保障压合品质。


(三)压合工艺优化

定位方式选择:根据不同的产品结构,灵活选用合适的压合前层间定位方式。例如,对于一些对层间对位精度要求极高的产品,可以优先考虑四槽定位技术;而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兼顾多种因素的产品,则可以采用热熔与铆钉结合的定位方式。

设备与材料配套:选用高性能的配套压机,这类压机通常具备优良的加工精度、可靠性和低故障率。同时,搭配高硬度、平整的进口钢板以及生益优质PP片和配套专业设备,从硬件层面为压合品质提供保障,有效规避分层、滑板、汽包残留等工艺缺陷。


(四)钻孔工艺革新

参数优化:鉴于高多层板各层叠加导致板件和铜层超厚,对钻头磨损严重的问题,需要对钻孔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合理下调孔数、落速和转速,以减少钻头的磨损,降低断刀风险。

技术升级:随着印刷电路图形线形越来越精细、微孔化间距不断缩小,传统的机械钻孔方式逐渐难以满足要求。激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钻孔工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对板材损伤小等优点,能够有效解决高多层板钻孔中的诸多难题,已逐渐成为HDI制版中的主流工艺技术。


20层以上高多层板的加工充满了挑战,但通过材料的精心选择、层间对准度的严格控制、压合工艺的持续优化以及钻孔工艺的不断革新,PCB制造商能够在这一领域不断突破,为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2024深圳市普林电路有限公司粤ICP备2023109621号粤公网安备 44030002001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