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3067700
  EN
新闻资讯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 Home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电路板沉铜孔

电路板沉铜孔

来源:深圳普林电路 日期:2025-04-09 浏览量:

PCB制造过程中,沉铜孔技术是实现电路板不同层之间电气连接的关键环节。下面将深入探讨电路板沉铜孔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作用、工艺过程以及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电路板沉铜孔


沉铜孔的定义与作用

沉铜孔,也称为金属化孔,是指在多层印制电路板中,通过特定的工艺在顶层和底层之间的孔壁上镀上一层薄铜,从而实现印制电路板不同层之间相互连接的孔。其要作用是在电路板的不同导电层之间建立可靠的电气连接,确保电子信号能够在各个元器件之间准确、快速地传输。在复杂的电子设备中,大量的电子元器件需要通过电路板进行连接和协同工作,沉铜孔的存在使得电路板能够实现高密度的布线,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和性能。


沉铜孔的工艺过程

沉铜孔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对最终的沉铜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以下是一般的沉铜孔工艺过程:


碱性除油:这是沉铜孔工艺的第一步,其作用是除去板面的油污、指印、氧化物以及孔内的粉尘。同时,对孔壁基材进行极性调整,使孔壁由负电荷调整为正电荷,便于后续工序中胶体钯的吸附。一般采用碱性除油体系,操作温度通常在60-80℃范围内,槽液浓度维持在4-6%,除油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除油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沉铜背光效果,如果除油不彻底,可能会导致沉铜层与基材结合力差,出现脱皮起泡现象。


主微蚀(粗化):微蚀的目的是除去板面的氧化物,并对板面进行粗化处理,以保证后续沉铜层与基材底铜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力。新生成的铜面具有很强的活性,能够更好地吸附胶体钯。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粗化剂主要有硫酸双氧水体系和过硫酸体系。硫酸双氧水体系溶铜量大(可达50g/l),水洗性好,污水处理较容易,成本较低且可回收,但存在板面粗化不均匀、槽液稳定性差、双氧水易分解以及空气污染较重等缺点。过硫酸盐体系(包括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铵)槽液稳定性较好,板面粗化均匀,但溶铜量较小(25g/l),硫酸铜易结晶析出,水洗性稍差,成本较高。此外,还有杜邦新型微蚀剂单过硫酸氢钾,其槽液稳定性好,板面粗化均匀,粗化速率稳定,不受铜含量的影响,操作简单,适宜于细线条、小间距、高频板等。微蚀时间一般控制在1-2分钟左右,时间过短,粗化效果不良,可能导致沉铜电镀后铜层结合力不足;粗化过度,则可能会蚀掉孔口铜基材,形成孔口露基材,造成报废。


预浸/活化:预浸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钯槽免受前处理槽液的污染,延长钯槽的使用寿命。预浸液的主要成分除氯化钯外与钯槽成份一致,它可以有效润湿孔壁,便于后续活化液及时进入孔内进行活化。预浸液比重一般维持在18波美度左右。活化的目的是使经前处理碱性除油极性调整后带正电的孔壁能够有效吸附足够带有负电荷的胶体钯颗粒,以保证后续沉铜的均匀性、连续性和致密性。活化液中的氯化钯以胶体形式存在,为了防止胶体钯解胶,需要保证足够数量的亚锡离子和氯离子,维持足够的比重(一般在18波美度以上),同时要有足量的酸度(适量的盐酸)防止亚锡生成沉淀,温度不宜太高,一般在室温或35℃以下。活化时间一般在7分钟左右,活化强度控制在30%左右。

解胶:解胶的作用是有效除去胶体钯颗粒外面包围的亚锡离子,使胶体颗粒中的钯核暴露出来,从而能够直接有效催化启动化学沉铜反应。由于锡是两性元素,其盐既溶于酸又溶于碱,因此酸碱都可做解胶剂。但碱对水质较为敏感,易产生沉淀或悬浮物,极易造成沉铜孔破;盐酸和硫酸是强酸,不仅不利于多层板的制作(因为强酸会攻击内层黑氧化层),而且容易造成解胶过度,将胶体钯颗粒从孔壁板面上解离下来。一般多使用氟硼酸做主要的解胶剂,因其酸性较弱,一般不造成解胶过度,且实验证明使用氟硼酸做解胶剂时,沉铜层的结合力和背光效果、致密性都有明显提高。解胶液浓度一般控制在10%左右,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冬天应注意温度控制。


沉铜:这是沉铜孔工艺的核心步骤,通过钯核的活化诱发化学沉铜自催化反应。利用甲醛在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性来还原被络合的可溶性铜盐,新生成的化学铜和反应副产物氢气都可以作为反应催化剂,使沉铜反应持续不断进行,从而在板面或孔壁上沉积一层化学铜。槽液要保持正常的空气搅拌,目的是氧化槽液中的亚铜离子和槽液中的铜粉,使之转化为可溶性的二价铜。沉铜过程中,需要均衡添加A、B药水,A药水主要补充铜和甲醛,B药水主要补充氢氧化钠。沉铜槽一般采用溢流或定期舀出部分废液并及时补充新液的方式进行维护,添加量一般按6-10平米AB液各加1升左右。同时,沉铜槽应保持连续的空气搅拌,并建议加装过滤系统,使用10um的PP滤芯,每周及时更换滤芯。此外,还应定期清洗沉铜槽内的析铜,以保证槽液的稳定性。


沉铜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沉铜孔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影响印制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沉铜层结合力差:可能原因包括除油不彻底、微蚀不足或过度、活化效果不佳、解胶不当等。解决方法是加强除油工艺控制,确保板面和孔壁清洁;合理调整微蚀时间和参数,保证粗化效果;严格控制活化条件,确保胶体钯吸附充分;优化解胶工艺,避免解胶过度或不足。


孔壁空洞或针孔:可能是沉铜速率过慢、槽液成分不均匀、空气搅拌不足等原因导致。可通过调整沉铜工艺参数,提高沉铜速率;加强槽液的搅拌和过滤,保证槽液成分均匀;定期维护和清洗沉铜设备,确保空气搅拌正常。

孔口露基材:通常是由于微蚀过度造成的。应严格控制微蚀时间和槽液浓度,避免孔口铜基材被过度腐蚀。

沉铜层粗糙:可能是沉铜速率过快、槽液杂质过多等原因引起。可适当降低沉铜速率,加强槽液的过滤和净化,去除杂质。


电路板沉铜孔技术作为印制电路板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实现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小型化和高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严格控制工艺过程和质量控制要点,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确保沉铜孔的质量,为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2024深圳市普林电路有限公司粤ICP备2023109621号粤公网安备 44030002001271号